2024年10月25日,上海有色网邀请行业代表齐聚江西南昌,参加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及价格趋势研讨会。与会者们分享了关于行业痛点的诸多观点,尤其是回收、定价、合规与环保政策方面的挑战。
SMM结合代表发言与产业数据整理如下:
1、行业产能过剩与过度竞争
中国再生铅行业产能过剩严重,原料供应小于需求。企业间为抢占废旧电池资源,出现恶性竞争,进一步推高原材料价格,压缩利润空间。尽管多次提出合作与自律建议,但实际效果有限。
2、价格波动大VS利润不佳
近年来,废旧铅酸电池的价格波动值加大,即使铅价高涨,企业也难以获得稳定利润。市场价格机制并未有效传导至终端,导致生产企业利润微薄。
3、废电瓶定价机制缺乏统一性
全国范围内,废电瓶市场依然存在黑市交易的问题,部分不合规企业通过“灰色地带”交易获取更高利润,进一步压缩了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。
4、价格与定价机制失衡
废电池的市场价格无法真实反映其废旧属性,价格波动剧烈,回收商利用资源优势抬价,导致炼厂利润微薄,形成“资源捆绑”现象,阻碍了合理的定价机制建立。缺乏行业统一的指导价,导致各企业被迫提升收购价以维持生产。
5、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与联盟机制
行业内缺少有力的联盟或自律组织,导致恶性竞争和价格战频繁。会议中建议成立行业协会或联盟,通过价格指导、建立价格调控机制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
6、政策与税务负担
反向开票政策以及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的执行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,如不同地区对税务政策的执行和解读不一致,不同企业间的税务处理方式不一,进一步增加了成本与不便。税务不统一、政策执行不力等因素增加了企业经营的复杂性。
7、废电瓶回收端整合困难
会议指出,国内大多数回收公司规模小、地域限制明显,无法有效开展全国性业务。而各地环保要求不同,一些地方政府要求废弃电池仅限本地回收,跨省运输需获得特别许可,导致运营难度增加。此类区域性分隔使得资源分配不均,也限制了行业的整体发展。
8、环保法规限制
由于中国属于《巴塞尔公约》国家,废旧电池难以进口。而其他国家,如韩国将废电瓶定义为“城市矿山资源”,从而规避了固体废物进出口的相关条款。与会者呼吁国内也借鉴此类模式,为国内企业开拓更广泛的回收和进口渠道。
9、海外废料价格同样高企
多位发言人指出,海外的废旧铅酸电池原料成本亦不断增加(例如美国等地),从过去的700美元/吨涨至如今的900美元/吨,直接影响了回收行业的利润空间。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回收企业和生产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,导致整个产业链中的企业获利能力受限。
综上所述,再生铅行业当前的痛点集中在产能过剩、原料供应不足、回收渠道限制及财务税务合规等方面,这些因素相互交织,使得行业面临较大的运营挑战。这些痛点制约了再生铅行业的健康发展,亟需通过政策协调和行业自律,实现产业的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。
全国服务热线
400-700-0097
服务时间
周一至周五 9:00-19:00
公司地址
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雪岗大道4002号百瑞达大厦A1-610室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全国客服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