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分析:美国关税对再生资源回收的影响

来源:大数据2025-04-11

美国当前的关税政策对再生回收资源行业产生了多维度的深远影响,这些影响既体现在直接的成本传导和供应链调整上,也反映在行业长期发展的结构性挑战中。以下从政策背景、直接影响、间接效应三个层面展开分析:


一、政策背景:关税壁垒与再生资源贸易的冲突

美国2025年实施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对所有贸易伙伴设定10%的基准关税,并对中国、欧盟等国家分别征收34%、20%的高关税。这一政策直接冲击了再生资源贸易,原因如下:

再生资源的跨境依赖性:美国再生资源行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。例如,2024年美国废塑料出口的56%流向加拿大和墨西哥,而再生PET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原料的60%来自墨西哥。关税推高了跨境交易成本,导致依赖进口的企业面临原料短缺或成本激增。

行业特殊性被忽视:再生资源贸易往往具有低附加值、环境效益优先的特点,但美国未对再生资源设置单独的关税豁免代码。例如,进口原生PET树脂中可能含再生成分,但仍需缴纳高关税,这削弱了再生资源的价格优势。


二、直接影响:成本传导与供应链重构

进口成本激增:

废金属:如再生铜,关税导致进口成本上升,中国作为主要供应国可能转向其他市场,加剧美国本土原料短缺。

废塑料:美国每年需进口大量再生塑料以弥补国内回收不足。关税推高进口价格,可能迫使下游企业减少再生成分使用,阻碍环保目标。

出口受阻:

美国再生资源企业原本通过USMCA协定享受关税优惠,但新政策引发的贸易战导致加拿大和墨西哥采取反制措施。例如,美国废塑料出口至墨西哥的关税不确定性,已导致部分跨境贸易暂停。


三、间接效应:产业调整与市场行为改变

产业链本地化与技术创新压力:

部分企业为规避关税,可能投资本土回收设施。例如,美国回收企业计划新建工厂处理本土废塑料,但因高成本和经济不确定性,多个项目已被推迟。

技术创新需求增加,企业需开发更高效、低成本的回收技术以抵消关税影响。

市场需求萎缩与替代风险:

下游企业因再生材料成本上升,可能转向原生材料。例如,可口可乐下调再生材料使用目标,反映价格压力对可持续目标的反噬。

全球合作受阻:美国与亚洲、拉丁美洲的再生资源贸易因关税壁垒而减少,国际合作项目(如再生PET供应链)面临中断风险。

全球经济与规则冲击:

美国单边关税政策违反WTO规则,引发多国反制。例如,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反制关税,进一步扰乱再生资源全球供应链。

投资不确定性:关税政策的反复性(如美国曾计划对加拿大钢铝加征50%关税后又取消)导致企业推迟长期投资决策。


四、行业韧性与政策启示

尽管面临挑战,再生资源行业也展现出一定韧性:

本土产业机遇:关税可能倒逼美国完善国内回收体系。例如,美国回收率长期低于欧洲,政策压力或推动垃圾分类和回收技术升级。

国际合作新模式:企业可能通过转口加工、区域供应链重组(如聚焦北美自贸区内部贸易)规避关税。


结论

美国关税政策对再生回收资源行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:短期成本上升与供应链紊乱,但长期可能催生技术升级和本土产业重构。然而,这种“以邻为壑”的保护主义措施,终将损害全球再生资源贸易的可持续性和环境效益,需警惕其对循环经济目标的反噬效应。

 


活动公告更多
    公司动态更多
      行业资讯更多

      全国服务热线

      400-700-0097

      服务时间

      周一至周五 9:00-19:00

      公司地址

    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雪岗大道4002号百瑞达大厦A1-610室

      在线客服
      专业服务,立即咨询

     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      电话咨询
      400-700-0097

      全国客服热线

  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