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打工人来说,什么最重要?
搞钱?没错,这是本能。
但比“搞钱”更香的,是什么?
答案是:稳定地搞钱!
细水长流,风雨不动,这才是真本事。
52岁的薛立武,在废品回收这条道上,一扎就是28年,他用小半辈子光阴,把“稳定搞钱”这四个字,嚼得透透的。
01
薛立武的根,牢牢扎在辽宁葫芦岛这座五线小城。
工作,生活,从未越出过这座城市的边界线。
他的父亲,是位风里来雨里去的“赤脚医生”,背着药箱,为十里八乡的农民瞧病。
薛立武没接过父亲的听诊器,却把父亲骨子里的“吃苦耐劳”和“甘于平凡”,像烙印一样刻在了自己的生命里。
年少时,书本拴不住他,初中便早早辍了学。
油烟呛鼻的饭店里,他端过盘子;机器轰鸣的流水线,他拧过螺丝。汗水流了不少,口袋却没见鼓。
生计的窘迫,推着24岁的他,一头扎进当时人人侧目的行当——废品回收。
那时,“脏、乱、差”是标签,异样的眼光是标配。薛立武呢,手上是难洗净的油污黑垢,身上是铁锈混着泥土的“专属气味”。
他蹬着哐当作响的三轮车,车后绑着鼓鼓囊囊的麻袋,扯着嗓子,一声声“收破烂喽”,穿透小城的街巷。
从青涩小伙到中年大叔,从破三轮到面包车,从“家电回收”的吆喝到手机APP的“叮咚”接单声...
时光流转,工具在变,方式在变,不变的是他,28年如一日的钉在这个行当里。
在被问到还能干多久时,他黝黑的脸上朴实地笑道。
「再干个十年八年,都没问题。」
02
互联网浪潮席卷之前,薛立武干的是最传统的回收。
这份活,是社会运转的“隐形齿轮”,不可或缺,却常被忽略。
那时市场广阔,同行不多。别人啥都收,他就认准一条道——专收废旧家电。
废旧空调、洗衣机、电视机冰箱、电脑,成了他的主战场。
他的营生有两条清晰的线。
一条线在社区:穿梭于居民区,收罗各家各户淘汰的“大件”家电。
另一条线在回收站:流转于几个固定的废品站,专门消化站内的废旧家电。
这两条线,成为了他的主要经济来源,也稳稳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花销。
早上五六点钟起床,晚上归家,成为了他的日常。
然而,时代的风向变了,互联网撕开了信息屏障,入局者蜂拥而至,“卷”成了行业底色。
他苦笑道,「以前一天能收几十台,风风火火。现在也就五六台,利润也变小了许多。」
饭碗要端稳,就得变!于是,他主动尝试新的模式。
03
2018年,一个契机出现。经朋友牵线,薛立武加盟了互联网回收平台——爱博绿。
起初,他只是想着“多一条路,多一口饭”。
万万没想到,这扇新打开的门,后来竟让他的“金饭碗”端得更稳、更轻松了!
学!45岁的他,拿起智能手机。
客服人员的培训语音听得仔细,APP上的按钮点得笨拙却执着。
订单来了?位置准了?家电清了?他的手指在屏幕上艰难地探索新世界。
有一次,订单将他派到了十几公里外陌生的东戴河旅游区域,他心里打鼓,硬着头皮上。
「就当是去那边玩了」
最后成功取件,也结识了当地的回收站人员。
一回生二回熟,他跌跌撞撞地走出了第一步,后面也就越来越稳了。
他穿上了平台统一的蓝色工衣,回收地盘“悄然”扩张到周边几十公里。
平台日均派15单左右,来自于平台渠道的用户不断涌来。
平台接单成了主流,他再也不用戴着喇叭满街喊了。
现在的他,生物钟还是早五六点,但忙碌到中午一点就能收工回家。下午的时间,真正属于了自己。
他清闲了,收入却更稳了。
一路走来,名字变了,从“废品回收”到“再生资源回收”。身份变了,从“被人侧目”到“平等相待”。
薛立武相信。
「未来这一行业会越来越规范,盘子会越来越大。」
做好本分,肯钻,肯学,肯变,再“土”的行业里,也能够淘出真金。
全国服务热线
400-700-0097
服务时间
周一至周五 9:00-19:00
公司地址
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雪岗大道4002号百瑞达大厦A1-610室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全国客服热线